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機房建置危險源識別和分析方法

一。目的
機房建置現場環境複雜,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風險就是埋好的雷,我們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掃雷工具讓它們現出原形,且在此基礎上規劃好風險應對措施並控制風險,以期最小化風險影響,提升人員安全意識。
 機房建置
二。適用範圍
適用區域:數據中心園區
適用對象:基礎設施運維工程師,它運維工程師,現場資產管理員等現場運維人員
適用風險類別:與數據中心運營相關的風險。
三。危險源識別和分析方法
本程序從現場運維人員人身安全出發,總體過程如下圖1所示:
圖1危險源辨識及風險控制程序
分解現場工作界面
首先對現場它運維環境進行工作界面的分解,分爲:
1 .辦公區域
2 .拆卸緩衝區域
3 .機房運維區域
4 .備件存放區
識別工作界面內的危險源
針對不同工作界面,找出每個界面存在的危險源,包括工作活動中的危險源(動態),場所內存在的危險源(靜態)。動態危險源如:建設施工時被高空墜物砸中,靜態危險源如:房間內未有明顯標識的臺階。
在識別危險源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不同種類的危害在不同時態,不同狀態可能發生的危害。(比如扶梯未來老化或破損後使用造成的人員摔傷)
2.1不同種類: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 / T 13861 - 2009),將生產過程中各種主要危險和有害因素分爲四個大類,分別是
1 .人的因素
2 .物的因素
3 .環境因素
4 .管理因素
2.2不同時態:
1 .過去
2 .現在
3 .將來
2.3不同狀態:
1 .正常
2 .異常
3 .緊急
針對發現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
首先,我們要組織對數據中心管理的風險態度,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力,風險臨界值,這是我們定量分析風險的重要因素。
這裏採取的是LEC定量評價法,LEC評價法由美國安全專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對具有潛在危險性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源進行半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用於評價操作人員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危害性。以下是具體計算方法:
D = LEC
D爲風險值;
L爲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爲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C爲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
L E C的分值可以通過以下表格確定。
3.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左)
3.2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3.3發生事故產生的後果(C)
3.4危險源風險評價
結果分爲重度危險,高度危險,一般危險,稍有危險四個等級。具體劃分見下表:
對重大風險進行登記並公示
對於現存的危險源,應首先考慮予以消除或減少,然後再考慮具體的措施降低風險並進行保護針。對不同級別的危險源,應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
4.1一般及以下危險:現場在對應的場所進行危險源風險評價結果的公示,加強安全風險教育。
4.2高度危險:應考慮制定並遵守相應的操作規範或應急預案,例如針對高壓操作的相應操作規範或出現火災後的消防應急預案等。
4.3重度危險:在制定並遵守相應的操作規範或應急預案的同時,應定期考察現場人員對規範流程的瞭解程度,並定期進行應急演習。
通過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個綜合制定風險應對策略。
發現新危險源
現場應結合實際情況對危險源進行更新,如運營環境,流程等發生變化,新增設備或危險源時,應及時結合上述方式對新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及控制。
四。方法應用
在使用上述的方法時,有幾點內容需特別注意:
1 .充分識別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及危險源,保證危險源的全量發現;
2 .危險源的識別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場人員的力量,進行頭腦風暴。在大家對風險源發掘的過程中,也會加深現場人員對身邊潛在風險的理解;
3 .危險源評價完成後應在現場進行公告和張貼,並定期進行回溯,以確保現場人員能夠熟悉瞭解危險源評價體系;
4 .某些危險源可以通過變更,改造等方式降低其危險等級。對於無法規避的危險源,現場的年度演習,應急預案等運維內容在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這一類危險源,如火災,自然災害等場景。
5 .除了指定操作規範或應急預案,數據中心的管理者可能還需要針對個別高度危險和重度危險,制定彈回計劃(也就是俗稱的PlanB,以便在主應急計劃不起作用時採用),識別次生風險(應對風險而帶來的另一個風險),監測殘餘風險(採取風險應對措施後仍然存在的風險),必要時可能提出變更以徹底規避風險。
五。總結
安全管理事無鉅細,雖然危險源識別的過程中十分繁瑣,但事前積極地管理風險,比事後補救風險造成的事故,更爲經濟有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